各地频现“不夜城”,景点引流岂能靠复制粘贴|快看点
(资料图)
春节期间,伴随着西安大唐不夜城的持续火爆,全国多地近年出现了类似大唐不夜城模式打造的各类主题“不夜城”。面对多地兴起的“不夜城”景区,很多网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。同质化、商业化的景区是否会造成大家的审美疲劳?能否像大唐不夜城一样长期吸引游客?(1月28日 红星新闻)
据了解,此类“不夜城”多见于二三线城市,绝大多数不向游客收取门票,靠出租摊位等方式营利,而内设的项目与大唐不夜城如出一辙,以小吃美食、灯光秀、雕塑群、行为艺术表演等为主。大唐不夜城的代表性表演之一“不倒翁小姐姐”,其在火遍短视频平台之后,也遭遇了“复制粘贴”式的追仿。
诚然,大唐不夜城凭借唯美场景布置与行为艺术表演,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打卡,也让“旅游+演出”成为文旅业跨界整合的新营销方式。针对这一成功模式,各地在打造自己的旅游景区时,“取其所长”以提升客流与经济效益无可厚非,可借鉴学习,但不宜照搬照抄。
诉诸现实,在巨大的流量诱惑下,越来越多景区追求眼球效应、争当“网红”,将别处卖点当成自家商品,当起了“拿来主义”的搬运工,导致体验内容日益同质化,相似的场景、雷同的套路让游客直呼审美疲劳。除了“照镜子一样”的不夜城,全国范围内还有近十个“天空之境”、数十条“七彩滑道”、上百座“高空索桥”,这些仿造景区大多粗制滥造,提供的体验项目充其量只能满足游客拍照打卡的需求,且不说潜藏侵权风险,极有可能让游客乘兴而去、败兴而归,造成较差的旅游体验。“网红”景点频频“翻车”,也印证了流量虽可聚集人气,但并非长久出路的道理。
人们选择在节假日出游,更多是希望体验那些“人间罕有”的景色,而不是盲目复制、千篇一律的“网红”旅游产品。俗话说,有地方色彩的,才容易成为流行的。在“追仿”之后,每个景区还应有更多“回归”、实现更大“超越”,通过因地制宜挖掘当地的独特之处、找到自身的文化基因,做到“人无我有、人有我优、人优我特”。而景区地方特色越突出,越容易得到更多人青睐,北京故宫、敦煌莫高窟等著名景区就是该方面的例证。
具体而言,各地可深度挖掘当地的地理风貌、人文风情,为景点注入与自身气质形象和地域传统契合的文化基因,依托当地民俗文化等设计更多地参与式体验项目,建立自己的特色旅游品牌,赢得市场正向口碑,保持景区良性发展。说到底,景区的生命力依赖于其是否有实质内容,亦取决于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。
在宏观层面,有关方面也应适时强化对“网红”景点的监管,为互联网时代下旅游业发展提供引导支持,同时编制完善有关制度法规,加强景区独创性产品的产权保护,鼓励文化、创意与市场有效衔接,整治恶性、无序的抄袭模仿,促使旅游景区良性共融。近年来,一些成功“网红”景区正是通过持续的内容创新,保持着持久的吸引力。
打造区域名片、热门景区非一日之功,徒有流量“热度”、缺乏内涵“深度”的网红景区,只能维持一时的人气,潜力很可能会被透支,时间一长自然就会“失宠”。唯有不断挖掘自身亮点,进行内容创新,提升文化内涵,网红景区才能不至于“昙花一现”。(孔德淇)